2000年,美國PCB產量約占世界的26%,歐洲占16%,日本占28%,這三個地區合計占70%:2017年,美國PCB產值約5% ,歐洲占3%,日本占9%,這三個地區占17%。在過去的20年里,全球PCB行業已經轉移到臺灣和中國大陸,2000年的總產量占19%至2017年的65%(在中國設立工廠的外國工廠的產量也計算在中國大陸的總產值),以及2000年內地制造商產量的比例也不到5%
2017年增幅超過20%。
2000年全球PCB產出比,2017年全球區域PCB產值分成
(來源:Prismark,Pacific Institute)
就總量而言,中國和臺灣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PCB生產基地,但從結構上看,中國大陸承接主要或低端產值,高端產值仍遠低于國外 - 資助企業。 1)多層板產值,美國,日本,歐洲和韓國等地區和臺灣以外地區共占48%左右,中國臺灣占31%,大陸占21%左右。國內多層板現場生產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大陸廠商包括,深南,上海電氣,伊頓,宏盛,景旺(CS展位號:2E05),中大(展位號:2F20)等,這些廠商已成功進入戴爾,惠普,華為等核心供應鏈,
技術和產能都趕上了外國和臺灣的工廠。
2)FPC和剛性粘接板產值,美國,日本,歐洲和韓國等地區約占63%,中國臺灣占22%,中國占15%,世界領先工廠包括蘋果核心FPC供應商旗幟,丁,MFLEX(東山精密),韓國永豐。 3)HDI產值,日本和美國,歐洲和韓國等地區和臺灣以外地區約占53%,中國臺灣占38%,大陸占9%,其中丁,otes,TTM,新興,華通等廠家的產品較為領先,主要以高端智能手機供應。
在大陸制造商中,超聲波電子,創始人科技,Eli Anda(建滔)等功能也有能力生產HDI產品,但尚未能夠進入高端智能手機供應鏈。 4)密封承載板產值,日本,歐洲,韓國等大陸和臺灣以外地區約占60%,中國臺灣占38%,大陸占2%。
密封裝載板是目前PCB品種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之一,日本,韓國及部分臺灣廠商占據技術高點,國內唯一深南電路實現大規模量產。
生產,2017/2016年,日本印刷電路板總產量1463/14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3%/ - 4%,其中剛性板產量1019/978萬平方米,年 - 在4%/ - 3%;柔性板產量360/374萬平方米,同比-4%/ - 9%,模塊基板(IC載體)產量83/68萬平方米,年增長+ 21%/ + 2%。
可以看出,除了IC載體產量在2017年增長超過20%之外,日本的剛性板,柔性板生產都處于下滑通道,總量僅相當于四家大型陸基PCB公司(但日本的產品結構比較高端)。在剛性板材方面,2017/2016年單面板總產量為175 / 1.57萬平方米,年增長率為11 / -7%;雙面板總產量450/44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2%/ - 1%; 4層壓板產量204/1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5%/ - 2%; 6-8層壓板生產87/86萬平方米,年增長+1%/ + 4%; 10層板生產12 / 110,000平方米,年增長+ 5%/ - 4%。
可以看出,日本所有類型的剛性板的生產不再增長。在柔性板中,2017/2016年單面柔性板總產量為104/108萬平方米,年產量為-4%/ - 16%,雙面和多層柔性板總產量為256 /265萬平方米,同比-4%/ - 6%。
可以看出,日本的各類柔性板產量繼續下降,并且比剛性板更快。在模塊基板(IC carrier)中,2017/2016年的剛性模塊基板總產量為49/4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5%/ - 1%;其他類型的模塊基板產量為33 / 210,000平方米,年增長率為+ 57%/ + 9%。
可以看出,日本IC載板除了使用少量特殊區域的板材產量有所增加外,主流剛性載板也基本處于停止增長狀態。
2016/2017年日本各類印刷電路板產值和產值變化(億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JPCA,Wind,Pacific Institute)產值,2017/2016年,日本印刷電路板產值273/268億元,同比增長+1%/ - 10%;其中剛性板材產值176/173億元,年增長2%/ - 6%;靈活板產值34/34億元,同比增長0%/ - 20%;模塊基板(IC載體)產值62/60億元,同比增長+ 3%/ - 16%。
可以看出,2016年,日本的剛性板,柔性板,模塊基板產值大幅下滑,2017年有所緩解,但一般仍處于下滑通道。在剛性板塊中,2017/2016年單板產值6/500萬元,同比增長6 / -3%,雙面板產值41/38億元,同比增長6%/ -6%; 4層壓板產值30/29億元,同比增長3%/ - 4%; 6-8層壓板產值36/35億元,同比0%/ - 4% ; 10層板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18%/ - 6%。
可以看出,日本各種類型的剛性板中只有10個層壓板在2017年增長得更快,而且它們的總體下降仍然在下降。在柔性板中,2017/2016年單面柔性板產值7/8億元,年增長-20%/ - 17%,雙面和多層柔性板產值28 / 26億元,同比增長+ 6%/ - 21%。
可以看出,日本的各類柔性板產值并未迅速下降。在模塊基板(IC carrier)中,2017/2016年的剛性模塊基板產值為58/58億元,同比增長0%/ - 17%;其他類型的模塊基板輸出值為4/3萬平m,同比增長+ 58%/ + 13%。
可以看出,日本IC載體除了使用少量特殊區域的板材產值顯著增加外,主流剛性載體產值繼續下降。
多元化管理下的PCB業務發展存在疑問
根據2017年全球排名,日本五大PCB公司包括:挪威克朗,住友電工(住友)??,藤倉(Fujikura),易(Ibiden)和Lucky(Meiko)。
2017年日本收入排名前五的PCB企業簡介,單位: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