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的PCB產值和年度份額有所增加,并逐步實現盈余。從產品結構來看,中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低端PCB產品,而進口產品大多是高端板,HDI板,柔性板和封裝基板等高端PCB產品。
但是,隨著中國PCB企業實力的不斷增強,PCB行業的進出口產品結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電子裝載行業的發展現狀電子裝配接觸是指設計方案將被動裝置,有源裝置,連接器等電子元件通過插頭,表面貼裝,微裝配等方式焊接在PCB上,實現電子和電氣互連,并通過功能和可靠性測試,形成模塊,機器或系統,屬于PCB制造業務的下游環節。對于EMS行業的電子安裝行業,是指狹義的行業是指為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制造業服務的行業,代表制造業環節的外包。
目前,世界領先的EMS制造商可以提供品牌商業客戶,涵蓋電子產品設計,工程開發,原材料采購和管理,制造,測試和售后服務等品牌銷售服務。
1)行業發展現狀EMS行業首先從美國硅谷開始,從集成電路表面貼裝技術的發展。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升級,EMS產業的不斷創新逐漸成為全球電子產業垂直分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最初的制造服務到品牌,EMS行業已經發展到提供涵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面服務,涵蓋產品生命周期結束時的制造前產品設計和工程開發以及服務。隨著全球電子制造基地轉移到中國,許多EMS制造商在中國投資建設工廠,建立運營機構和制造基地。
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相對完整的電子產業集群形成,圍繞消費電子,通信設備,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等行業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已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一方面,在跨國電子品牌業務的圍繞,一些合同的增長,外包作為中小型EMS制造商的特點,以及組件配套生產企業,另一方面,中國品牌在生產自己的品牌產品,還利用自身能力為跨國企業承接外包電子制造服務。 EMS模式已成為中國電子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全球主要的EMS公司,包括富士康,偉創力,吉普,天虹,新美亞等都已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作為其全球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內EMS產業帶來了新的模式產業合作,也為國內本土EMS廠商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機會。經過多年的發展,領先的EMS制造商已經熟悉并建立了與國際品牌客戶合作的服務模式,推廣服務理念,使這批優秀的本地EMS公司參與國際競爭,開始提供產品覆蓋開發,組件采購,倉儲,物流,售后等附加服務。
2)行業發展趨勢①品牌商和EMS制造商之間的供應鏈合作不斷鞏固和深化,進入終端品牌協同發展階段,在當今瞬息萬變的電子產品背景下,產品供應鏈成為專業人士的一部分外包,可以有效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和供應周期,提高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
本身就是以經營品牌和銷售渠道為戰略發展重點,迅速推出新產品,鞏固其主導地位。對于EMS服務提供商而言,在與不同細分領域的品牌合作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增加服務范圍使其綜合實力不斷提高,逐步切入品牌產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初始電路板安裝到全面的制造,材料采購和供應商管理,以及前瞻性設計,售后和其他服務的推進。
隨著雙方在供應鏈層面的合作不斷深化,EMS服務提供商與品牌商之間的關系也從最初的“OEM”關系發展成為長期穩固的合作伙伴關系。
從目前世界領先的EMS服務提供商來看,隨著品牌制造商供應鏈顧問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品牌廠商在供應鏈中放棄了許多環節的控制后,也越來越依賴于EMS服務綜合實力的綜合實力供應商協助他們整合供應鏈資源,優化產品供應過程。 EMS進入協同開發階段,包括三個主要方面:預制服務,包括參與品牌的市場研究,產品開發和供應鏈設計,制造服務,包括品牌供應鏈管理,制造管理,等,以及后期制造服務,包括定制配送服務,物流配送,
售后維護和產品回收。
②“EMS / ODM”滲透率仍有繼續提升的趨勢EMS / ODM滲透率是指EMS / ODM銷售收入與電子制造業銷售總成本的比值,是衡量指標的指標電子行業的外包程度。
隨著電子制造服務模式的日益成熟和服務提供商綜合服務能力的不斷提高,全球電子制造服務業呈現出越來越廣泛的服務領域,OEM的總量逐年增加預計未來全球電子制造服務業的普及率將進一步提高。
③EMS服務業在多元化領域,“小批量,多品種”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目前,EMS服務從計算機領域制造的發展開始作為多行業發展的中心趨勢,更多小批量電子產品的經濟規模,如通信,工業控制,消費電子,醫療電子,汽車電子等,即使品牌本身可以完成批量生產,但通過EMS服務提供商的專業服務,可以使制造更靈活,自由增減,及時滿足需求。
營業收入;注2:市場份額= 2016年度營業收入÷2016年全球包裝基板行業產值。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全球封裝基板行業基本上是由UMTC,Ibiden,SEMCO等日本,韓國和臺灣PCB企業壟斷,全球十大封裝基板廠商市場份額高達81.98% ,行業集中度高。中國PCB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吸引了眾多國際企業的進入,世界上大多數知名PCB生產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并積極拓展。目前,中國約有1500家PCB企業,形成了臺灣,香港,美國,日本資本和國內本土企業的聯合競爭格局。
其中,外資企業普遍投資規模大,生產技術和產品專業化有一定優勢;國內企業數量較多,但企業與國外企業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根據CPCA發布的中國印刷電路行業排名,2016年中國十大PCB制造商排名如下表所示:
據Prismark統計,2016年世界十大印刷電路板工廠印刷電路板(包括封裝基板)行業國際市場競爭格局目前,全球約有2,800家PCB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等六大地區。從工業技術水平來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端PCB生產區,產品以高階HDI板,封裝基板,高層柔性板為主;美國保留了R& D和生產高度復雜的PCB,該產品主要用于軍事,航空,通信等領域;韓國和臺灣企業的PCB也是基于更高附加值的封裝基板和HDI板及其他產品;與美國,日本,韓國和臺灣相比,中國大陸產品的整體技術水平有一定差距,但隨著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張,中國大陸PCB產業的升級進程繼續加快,高 - 多層板,柔性板,HDI
董事會和其他產品的生產能力已經實現了更大的增長。
1)世界十大印刷電路板制造商列于下表:在世界排名前30位的PCB制造商中,大多數制造商面向計算機,移動終端,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個人消費領域。
深南電路在全球排名第21位,是中國國內企業中排名前30位的第一家,主要面向通信設備,工業護理,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企業級用戶。
2)全球封裝基板的十大制造商
根據Prismark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球十大包裝基板制造商列于下表:資料來源:Prismark 2017Q1注1:上表中的營業收入僅指每個企業的基板產品包裝電子裝載行業的競爭格局近年來,全球電子元件制造業發展迅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高效的產出和降低成本為電子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這些因素不僅有助于實現電子產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而且有助于推動電子產品整體價格下降,使下游產品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電子制造服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堅實的基礎。根據國際電子工業聯合會(IPC)披露的新Venture Research數據,2015年全球電子合同制造服務收入達到4301億美元,2016年全球電子合同制造服務收入達到4463億美元,全球電子制造業預計在2020年
服務收入可達到5598億美元,從2015年到2020年年均增長率約為5.4%。根據MMI披露的報告,2015年全球EMS業務合并營業收入約為2855億美元,增幅全球前25大供應商占市場份額的75.5%,略高于2014年73.4%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程度較高。在收入構成方面,消費電子和通信產品是EMS主要制造商綜合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占總數的48.5%,計算機和存儲業務總量占29.8%,工業和商業,醫療,汽車,國防,安全,航空航天等非傳統部門占15.3%,基礎通信設備比例為6.4%。在增長方面,消費類電子產品和手機銷售增長率最高,同比增長1244%,而富士康2015年在這兩個領域的新增銷售額達600億美元,而該領域的增長則非常接近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持續強勁需求有關。此外,計算機和存儲服務的銷售穩步增長,云計算基礎設施已成為支持其持續增長的關鍵。基本通信設備和非傳統部門的業績目前在傳統部門中并不重要。
在過去的2016年,全球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在全球范圍內恢復,經過區域和季節性調整后,EMS行業的數量預計將在2017年繼續增長。全球電子技術正在迅速變化,各種各樣的產品層出不窮,產品更新周期縮短,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未來幾年,全球電子產業將繼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這將直接導致EMS業務量的增加,有效推動EMS產業的發展。
此外,眾多品牌為了應對市場競爭,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力,不斷擴大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服務外包比例,自身發展重點應對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品牌,這也為EMS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第三,隨著中國電子制造業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以及對電子產品消費市場的巨大需求,世界各大電子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將越來越多的產能轉移到國內,也直接導致EMS業務增加,為國內EMS
公司進入國際品牌商家的供應鏈,提供發展機會。
(2)行業主要企業
根據MMI報告,2015年排名前十位的全球EMS制造商如下表所示:從上表可以看出,全球十大EMS制造商的市場份額高達85.78%,行業集中度高。該公司的電子連接業務主要是為PCB優質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以滿足其縮短交貨期的需求,降低成本,而上表EMS廠商“純OEM”模式較大,市場占有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