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保護信息通信技術和服務供應鏈”(確保信息和通信技術和服務供應鏈),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該命令賦予美國商務部權力禁令涉及“給國家安全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
隨后,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宣布將華為及其70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該名單于今日生效。
掩蓋之后,華為終于走上了一條類似中興通訊去年的道路,被美國商務部列為控制“實體名單”,從完全禁運暫停,僅剩下最后一步。一旦進入“實體清單”,它實際上剝奪了有關企業在美國的貿易機會。雖然公司有正常的程序和離開名單的可能性,但前提是它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需求(全部由美國政府負責)。
而且由于歐盟,日本等國家往往符合美國出口管制的步伐,因此相關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也將受到更大的影響。但在今年年初,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強調,華為永遠不會遇到與中興通訊相同的情況,“多年來我們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中興不會發生華為。
“在2019年5月1日,華為在華為總裁給員工的一封信中宣布,華為將盡快尋求救援和解決方案,并采取積極措施減少事件的影響。
為了證明華為的后續工作基本沒事,今天凌晨2點,華為希思總裁何廷坡也通過電子郵件給員工發了一封信,信中說:很多年前,公司做出了假設極度生存,預計有一天,所有先進的芯片和技術都將無法在美國上市,華為將繼續為客戶服務。在內信中,何廷坡說,對于這種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成千上萬的海上兒童,踏上了科技史上最悲慘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創造了“備胎” “。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我們建造的所有備胎,整夜轉”剛剛“!多年的努力,一夜之間履行公司對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
是的,這些努力已經聯系起來,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持續供應!今天,這個黑暗的日子,是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為希思是2018年發展最快的芯片公司。
事實上,早在去年四月,在中興通訊獲得制裁后,就有外國媒體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 “華爾街日報”去年4月25日報道,知情人士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的制裁禁令并與伊朗進行了交易。 “紐約時報”此前曾在一篇涉及中興通訊困境的文章中報道,美國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了對古巴,伊朗,蘇丹和敘利亞的前制裁禁令。
然而,華為一直否認這些外國媒體的報道。
有多少美國供應商公司受到影響? 2018年,華為2018年總收入721.2億元(約合1070億美元),正式超過萬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19.5%,凈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R & d費用1015億元,占收入的14.1%,近十年的R& d花費4800億元。
華為還使其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公司,僅次于蘋果和三星,共有53家公司,全球收入超過數千億美元。在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的銷售收入為1797億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率約為8%,比上年略有增加。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5900萬臺,5G基站超過7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