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占全球PCB市場的一半以上大陸地區正在崛起印刷電路板(PCB)產品自1948年以來一直在商業中使用,并且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并廣泛使用。傳統的PCB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強度低于半導體產業,自21世紀初以來,半導體產業從美國,日本逐漸轉移到臺灣,中國大陸。
自發展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PCB生產商,全球PCB產量占50%以上。 2018年,全球印刷電路板產值630億美元,據產科研究所產科數據顯示,臺灣雖然仍占2018年全球市場份額的31.3%,但中國大陸的比例也達到23% ,以及市場份額和增長率的不斷提升,逐步提升臺灣的領先地位。
全球PCB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為54.3%,牢牢坐在NO1寶座上。
2,2018年中國PCB產值超過340億多層板主導中國電子線路產業的“產業轉移”路徑,中國擁有健康穩定的內需市場和顯著的制造優勢,吸引了大量國外企業將生產重心轉移到中國大陸。
經過多年的積累,國內PCB產業逐漸成熟,中國大陸作為單層多層PCB主要生產區域,正在進一步向中高端市場延伸。近年來,中國PCB產量規模逐年擴大根據未來工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印刷電路板制造業市場前瞻和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0年中國PCB產值有達到201.7億美元,截至2017年,中國的PCB產量規模增加到297.3億美元,同比增長9.7%,占全球份額的50.53%。
進入2018年底,中國PCB產業產值規模和增長率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產值3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隨著追求輕薄,短,小的下游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PCB繼續以高精度,高集成度,輕量化的方向發展。但是,與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區相比,中國大陸的PCB產品仍然是單層雙面板,8層以下的多層板和其他低端產品為主。
2017年中國PCB產品,多層板占41.5%。
3,行業主要集中在江蘇和廣東地區PCB產品作為基礎電子元器件,其產業圍繞下游產業集中區域配套建設。目前,中國大陸約有1500家PCB企業,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等高度集中,基本成分需求量大,運輸條件和水電條件好的電子行業。該區域。
其中,廣東和江蘇省有高度聚集,2017年廣東PCB行業銷售收入占行業的46.26%,江蘇達到34.77%,兩者的總比例達到81%,區域集中度較高。
4,企業集中度較低企業外資企業占據主要市場地位中國PCB產業發展迅速,但初期產值貢獻主要來自中國的外資生產能力,國內企業競爭力較弱。據CPCA統計,PCB行業在中國的外國制造商比例為58%。雖然國內廠商數量有所改善,但規模相對較小,從2017年中國PCB企業的收入數據看,超過10億美元的內部企業規模不到30%。
在國內十大PCB制造商名單中,僅有兩家中國本土企業上榜,十大聚合度為40.18%,中國PCB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
5,新興產業推動未來中國產業發展中國PCB產值將超過400億美元中國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和消費市場,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不斷進步,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等新興市場中涌現出一批享譽全球的本土企業,
為配套電子制造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此外,自2019年以來,河南,北京,成都,深圳,江西,重慶等地已經到位,支持5G產業登陸行動計劃或規劃方案。隨著5G商業時代的到來,基站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速,而5G通信設備對通信資料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將越來越大,未來5G建設投資的主要運營商規模越大,因此,通信PCB的未來將擁有巨大的市場。預計到2022年,中國的PCB產值將超過400億美元,到2024年,產值達到438億美元,市場規模增加的空間非常大。